声明如下:本文情节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实属巧合。
“都这把年纪了,还想着一夜暴富?”
母亲陈玉兰二十年前瞒着全家买入的腾讯股票,因密码丢失被遗忘,孙子帮忙找回了密码。
当年,她为这笔养老钱顶着全家反对,甚至与儿媳决裂,二十年后却出现转机……
01
要说这事,还得从2004年说起。
那年,陈玉兰刚从纺织厂退休,每月的退休金一千出头,日子过得紧紧巴巴。
她一向精打细算,去市场买菜总要比好几家,挑最实惠的。
衣服穿旧了补补再穿,能省则省。但她有个特殊的习惯,就是特别爱看新闻。
什么报纸、电视,她都乐此不疲,几乎天天看。
有一天,她到老同事老周家串门。
老周神神秘秘地把她拉到一边,声音压得很低:“玉兰,告诉你个消息。我前阵子买的那个‘腾讯科技’的股票,最近涨了好几千块钱!”
陈玉兰眼睛一亮:“什么腾讯科技?”
“就是那家做聊天软件的公司,上个月才上市。你看现在的年轻人,聊天都用那个软件。要我说,这公司肯定有前途。”
老周神采飞扬地解释,“你想想,以前咱写信多慢,现在打字随便聊。这不就是好时代吗?”
陈玉兰听得直点头,虽然不会用电脑,但道理她是明白的。
隔壁邻居的孩子,没事就坐电脑前叭叭打字,她也见过那个小企鹅的图标。
“老周,你说这股票真能赚钱?”她压低声音问。
“不是我已经赚到了吗?”
老周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,“现在买电脑的人越来越多,用这软件的更是多,公司要不赚钱才怪。”
回到家,陈玉兰心里像揣了只猫,反反复复想着老周的话,越琢磨越觉得靠谱。
她悄悄把这些年省下的积蓄算了算,总共八万元。这本是她为自己养老攒的本钱,可越想心越痒:“要不然……试一试?”
当天晚上吃饭,她忍不住把这个想法透露了出来。
“你们说,那腾讯科技的股票,咱能不能买点?”
儿子陈志强正喝着汤,听到这话愣了一下,差点呛住:“妈,您说啥?股票?您知道那是干啥的吗?”
“就是……买公司的一部分呗。”陈玉兰小声嘀咕,“老周买了,挣了钱。”
“哈!”儿媳赵丽娟放下筷子,“妈,您别被人忽悠了吧?那玩意儿十个人买九个赔,您一个连电脑都不会用的,还炒股发财?”
女儿也跟着劝:“妈,您别瞎听,老周那是赶上了好时候。要赔了咋整?这可是养老的钱!”
陈玉兰被说得有点没底气,但心里还是不甘:“可要是能挣钱呢?”
儿子听着急了,重重地把筷子往桌上一拍:“妈!您那点钱是养老用的,您这不是赌博吗?要真赔光了,您以后咋办?我们还能不管你啊?”
“就是,妈,”儿媳带着几分阴阳怪气,“您真有本事,早就发财了。都这把年纪了,还想着一夜暴富?”
陈玉兰脸涨得通红,心里却更拧劲儿。她这人性格倔强,别人越说不行,她越想证明给人看。
第二天,她趁着家里人都上班,自己摸到证券营业厅。
办开户时,柜台小姑娘看着她有些为难:“大妈,您真想炒股?风险很大,家里人知道吗?”
“知道,知道,他们都挺支持。”陈玉兰撒了个慌,“我就买点腾讯科技。”
一切办妥,八万块钱投了进去。
填完单子那会儿,她手还在微微发抖。
八万块,省了多少年才攒下,她心里清楚得很。但那种赌一把的劲头又压过了犹豫。
她始终记得,每次看新闻,那个企鹅标总在荧屏上晃,孙子天天喊着要用电脑聊天。
傍晚回到家,刚进门,儿子开口问:“妈,您今天去哪了?”
“我……我买菜去了。”她下意识应付。
儿媳眼尖,一眼瞄见她手里那份开户资料:“妈,你那是什么?”
陈玉兰没法再隐瞒,只好低声承认:“我……买了腾讯科技的股票。”
家里顿时炸开了锅。
“妈!您怎么还真买了?”陈志强脸色涨得通红,情绪一下子控制不住,“我昨天不是说了吗?这就是赌博!”
赵丽娟声音拔高,尖刻地喊:“您这不是把全家都搭进去吗?要是赔了,您以后的医药费谁管?我们是不是都得背着?”
女儿也劝得着急:“妈,您赶紧想办法把钱取出来,现在还来得及!”
可这次陈玉兰一点都不动摇,声音很平静:“已经买了,不会退。我相信我的判断。”
“判断?”赵丽娟冷笑一声,“您一个连电脑都不会用的人,还说有眼光?”
“妈,这不是眼光,是胡来!”陈志强来回踱步,满屋子都是他压抑不住的火气。
陈玉兰坐在沙发上,一言不发,脸色倔强。她心里憋着一口气,暗暗想:你们都不信,我偏要做给你们看。
从那以后,家里气氛变了。
儿子和儿媳看她的眼神都变得冷淡,赵丽娟三天两头挤兑她:
“哎呀,我们家有股神呢,妈,今天腾讯科技又涨了吗?”
“妈,您那八万还剩多少?是不是还在那搁着?”
陈玉兰最难受的是,她连怎么看股票都不会。家里没人愿意帮她,她也不会用电脑。
偶尔看新闻,电视里播些股市数字,她也听不懂那些涨跌的意思。
账户和密码被证券公司的人写在一张纸上,她格外珍惜地收好,夹进旧针线盒,生怕丢了。
半年后家里搬家,陈玉兰也跟着一起搬进了儿子的新房。
搬家那天乱哄哄的,屋里全是纸箱和杂物,她只能收拾些小件。
等到家里总算安顿下来,她才想起来要查查股票,就赶紧去找针线盒。
结果怎么找都找不到,那张写着账号和密码的小纸条,彻底没影了。
她翻遍了所有抽屉和盒子,地上堆满杂物,最后坐在地上,眼泪突然掉了下来。
她不是因为八万块钱,而是因为心里的委屈——
这钱本就是全家人反对,她偏坚持,现在密码找不到了,家里人该怎么看她?
果然,她硬着头皮跟儿子说了,陈志强脸色瞬间变了,又摔又吼:“妈!您看看您干的好事,八万块钱投进去,现在密码丢了,这钱也取不出来了,这不是白忙活一场吗?”
赵丽娟更是添油加醋,语气里满是幸灾乐祸:“我早就说过别买,您不听。这下好了,钱也没了,密码也没了,您还不服气?”
女儿倒是没埋怨,反而小声安慰:“妈,别急,赶紧去证券公司问问,看看能不能补办。”
陈玉兰第二天一早就去了证券公司。
工作人员说,补办密码得带全一大堆证明,还要写申请、等核查。
流程复杂,她年纪大,什么也不懂,来来回回跑了几趟,每次都是一头雾水地回家,最后还是没办成。
从那以后,这八万块钱就像沉在水底,再也碰不着。陈玉兰也成了家里人调侃的对象。
每次股市有风吹草动,儿子儿媳都会阴阳怪气地来一句:
“妈,听说腾讯科技今天又涨了,真可惜那密码找不见了。”
“是啊,那八万块要是还在,得赚多少利息?可惜了。”
陈玉兰每次听见这些,心里都像被针扎一样痛。但她一句话都不反驳,因为她清楚,是自己没办好。
可每到夜深人静,她还是会忍不住想:要是那张小纸条还在,自己能查查股票,到底现在会是什么样?这一想,就是整整二十年。
02
二十年,说长不长,说短也绝不短。
可对陈玉兰来说,这二十年过得格外煎熬。
每回电视新闻里提到腾讯科技,她心里总会猛地一紧。
2005年那会儿,腾讯科技股价一涨,她心里明明高兴,却又发愁,因为自己根本查不了账户。
2008年金融危机,公司股票大跌,她夜里辗转难眠,担心这点养老钱就这样打了水漂。
最让她受不了的,其实是家里人的态度。
刚开始几年,儿子和儿媳妇只是偶尔冷嘲热讽,时间一长,他们说话越来越难听。
2010年,腾讯科技发布新社交功能,电视里、报纸上满是这家公司的消息。
那天晚饭时,儿媳妇又忍不住开口:“妈,您看新闻了吗?您那腾讯科技又涨了,可惜啊,密码没了。”
儿子也跟着说:“妈,要是您不丢那密码,现在说不定真发财了。‘超前’的眼光真让人羡慕。”
“超前”两个字,说得很重,分明是讽刺。
陈玉兰低着头,默默扒拉着碗里的饭,什么都不敢回嘴。
更难堪的是,儿媳妇时不时还会在外人面前拿这事打趣。
“我婆婆可厉害了,2004年就买腾讯科技的股票,结果密码丢了到现在都取不出来。你们说可不可乐?”
每回听到这些话,陈玉兰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可她心里总憋着一口气。她一直觉得,自己当年下的决定没错。
2012年,她咬牙偷偷跑到网吧,花五块钱请小伙子帮她查腾讯科技股价。
那小伙子随口说:“大妈,这股票涨得厉害,现在可是好股票。”
她听了,心里一阵激动,又忍不住难受——她知道自己眼光没错,可就是没法兑现。
2015年春节,腾讯科技的移动支付火了,孙子和同学们抢红包抢得乐不可支。
她忍不住插了句:“这支付功能是腾讯科技的,奶奶当年还买过他们股票呢。”
孙子正好奇地问:“那奶奶赚了多少?”
还没等她开口,儿子抢先冷笑:“赚什么钱?你奶奶密码都丢了,钱都睡在账户里十几年了。”
孙子不懂,还追问:“那怎么不补个密码?”
儿媳妇马上接话:“找什么找,人家证券公司才不理你奶奶呢。人家谁管一个不会用电脑的老太太?”
陈玉兰听在耳里,心里酸得厉害。她多想和孙子说,自己不是没试过,每次去证券公司,人家都要各种证明,她年纪大又不懂程序,哪能弄得过来?
2018年,腾讯科技股价又上新高,新闻里说已经成了全球顶尖公司。
那天晚上,全家人一起看电视,刚播到相关消息,儿媳妇又开腔:“妈,听见了吗?您那八万现在怕是有几十万了吧?”
“可不止几十万,”儿子顺势接下,“说不定都能买房了。妈,就因为您那一张纸,咱家少了一套房。”
女儿也轻叹一声:“妈,您当年怎么就那么不小心,搬家丢了密码呢?”
陈玉兰坐在沙发上,眼眶发红,泪水在里面打转。
她想说,她也懊悔,她也心疼,可是话到了嘴边,还是没说出来。
说什么都晚了,已经这样了,争辩没有意义。
可她心里清楚,如果真像他们说的,八万块现在能变成几十万、上百万,那这些年的坚守就是对的——可惜,她没法证明自己。
这些年,她也不是没努力过。
隔三差五地去证券公司,总想着再试试找回密码。
可工作人员不是早换了人,就是要求各种手续、证明,她一头雾水。
有一回,一个年轻员工不耐烦地说:“大妈,二十年前的账户,谁还找得到?没当年开户资料,咱们也帮不了你。”
她灰溜溜回了家,刚进门,儿媳妇又开始冷言冷语:“怎么样,又白跑一趟?我说了您折腾没用吧。”
时间一天天过去,陈玉兰从六十多岁熬到八十多岁,头发全白了,身子也佝偻了不少,但心里的那股劲儿一直没散。
她总觉得,总有一天能把这口气顺下去,总有一天能证明,自己并没有选错。
03
直到那天,孙子来家里串门,果然儿子和儿媳又来嘲讽直接,陈玉兰早就习惯了这些嘲弄,但是孙子听到以后却震惊了。
”奶奶,你是说你买过腾讯的股票?原始股?04年的8万,那可是几千万啊!“
孙子的声音震惊极了。
陈玉兰被孙子的话激得满心热血。
她突然意识到,自己这二十年来从没有真正放弃过。
如今孙子愿意帮她,也许真能有个结果。
“行,奶奶听你的。”她点头,声音里带着久违的坚定。
第二天一早,孙子就动手整理起奶奶留下的老资料。
虽然开户合同早已丢失,但还有当年的几张缴费单据和银行流水。
孙子分门别类收好,然后带着奶奶一起去了证券公司。
这一次,情况彻底不一样了。孙子年轻、懂电脑,和柜台的工作人员沟通很顺利。
现在的系统也先进许多,以前查不到的账户记录,如今只需输入身份证号,便能检索出来。
不一会儿,工作人员查找了系统记录,抬头说:“老人家,您的账户确实还在,而且腾讯科技的股票也还在。”
“不过要想重置密码,还需要完善几道手续。”
孙子赶紧问:“要准备什么材料?”
“需要先做身份核查,填相关表格,再去公安部门开一份身份和关系证明。”
“都没问题!”孙子拍板答应,“流程我们都配合。”
接下来一连几天,孙子带着陈玉兰,四处奔波。
跑公安局、去街道、进银行、回家翻箱倒柜补材料。每一道手续办下来都要签字、按手印、拍照留档。
陈玉兰看着孙子为了自己忙前跑后,既心疼又感动。
她第一次觉得,家里终于有了真正愿意为自己出头的人。
只是在这份感动里,依旧藏着一丝紧张:如果最后还是办不下来呢?这一切努力会不会又成空?
孙子看出她的担忧,安慰道:“奶奶,您放心,就算真不成,咱们也已经努力过了。可我觉得,这次肯定能行,系统里有账户,万一真办成了,您就能亲自看见自己的股票!”
一个星期后,所有材料都补齐了。
孙子再一次带她走进证券公司,工作人员拿过表格,熟练地操作系统,为她重置了新密码。
“好了,新密码设置好了,现在就能登录了。”工作人员把电脑让到陈玉兰面前。
她坐在椅子上,手微微发颤,脑子里嗡嗡作响。
二十年了,自己终于可以重新看到那个账户。身旁,孙子也紧张得咬着嘴唇,声音低低地问:“奶奶,准备好了吗?”
陈玉兰深呼吸,点了点头。
孙子帮她在电脑上输入账号和新密码。
屏幕上跳出“正在登录,请稍候……”的提示,进度条一点点向前推进。
时间仿佛静止,房间里的声音都消失了,陈玉兰只觉心跳如擂鼓,掌心渗出了汗。
二十年的委屈,二十年的盼望,在此刻几乎要决堤。
她紧紧攥着孙子的手,眼里早已含了泪。
进度条终于跑到了尽头——
“登录成功,正在加载账户信息……”
账户页面一点点展开,一行行数据依次跳出来。
首先出现的,是股票名称:腾讯科技。
然后,是持有的股数……
最后,是市值……
当那一长串数字完全显示出来的时候,所有人都傻眼了……
04
当屏幕上的数字彻底加载完成时,证券公司营业厅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。
陈玉兰和孙子小辉紧紧盯着屏幕,连呼吸都放轻了。随后,小辉率先发出了一声压抑不住的惊呼:“奶奶!您看!”
陈玉兰颤抖着戴上老花镜,视线缓缓聚焦在市值那一栏。一串长长的数字跳入眼帘——32,678,450元。
“三千多万……”她喃喃自语,手指无意识地在键盘旁摸索,仿佛要确认这不是梦境。
小辉激动地抱住她的肩膀:“奶奶!是三千多万!您当年买的8万,真的变成了三千多万!”
营业厅里其他客户和工作人员听到动静,纷纷围了过来。
当得知这是二十年前被遗忘的股票账户时,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。
有人拿出手机拍照,有人感慨:“这简直是现实版的‘时间财富’啊!”
消息很快传回了家。
儿子陈志强接到电话时,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。
他起初以为是诈骗电话,直到对方报出证券公司的详细地址和账户信息,他才猛地站起身,椅子被撞得哐当一声倒地。
儿媳妇赵丽娟在厨房做饭,听到丈夫的吼声:“快!去证券公司!妈找到了密码,股票涨了三千多万!”
她手里的锅铲“啪嗒”掉在地上,油星溅到围裙上都没察觉。
全家人火速赶往证券公司。
路上,女儿陈芳不停给母亲打电话,但占线——此时陈玉兰的电话已被亲戚、朋友和媒体打爆。
当他们冲进营业厅时,正看到陈玉兰被一群记者围在中间。
她第一次面对这么多镜头,紧张得直搓衣角,但脸上却洋溢着二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光彩。
小辉站在一旁,像守护神一样替她挡开拥挤的人群。
“妈!”陈志强喊了一声,声音带着颤抖。
他挤过人群,看到屏幕上那串数字时,双腿一软差点跪下。
儿媳妇赵丽娟站在后面,脸色煞白,嘴唇翕动却说不出话。
女儿陈芳扑过去抱住母亲,哭得泪流满面:“妈,您终于……终于……”
陈玉兰被女儿抱着,视线却落在儿子和儿媳身上。
二十年的委屈、嘲讽、冷眼,此刻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。
她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却听到小辉突然开口:“叔叔阿姨,现在不是哭的时候。奶奶的账户需要进一步处理,咱们先办正事吧。”
这句话像一盆冷水,浇醒了混乱中的家人。
陈志强率先回过神,拉着妻子和妹妹开始咨询工作人员。证券公司经理亲自出面,解释这笔巨额资产的后续操作流程。
陈玉兰坐在一旁,听着专业术语,突然觉得自己老了——那些“分红再投资”“股权登记日”的词汇,她已经听不懂了。
小辉察觉到奶奶的疲惫,轻声说:“奶奶,您要是不想听,咱们就先回家。这些我来处理。”
陈玉兰点点头,在孙子的搀扶下站起身。
她经过儿子儿媳身边时,停顿了一下,但没有说话。
儿媳妇赵丽娟突然扑通一声跪下,抓住她的衣角:“妈!是我错了!这些年……这些年我不该那么对您!”
陈志强也红着眼眶:“妈,您……您受苦了。”
陈玉兰低头看着儿媳,二十年前那个尖酸刻薄的女人,此刻满脸泪痕,头发里已夹杂着白丝。
她轻轻叹了口气,说:“起来吧。钱是身外物,但人心要是凉了,就难捂热了。”
这句话让儿媳哭得更凶,也让陈志强羞愧地低下了头。
接下来的三个月,陈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首先,陈玉兰在孙子的陪同下,将部分股票套现,换成了稳健的理财产品和房产。
她给孙子在市中心买了一套两居室,作为他未来结婚的婚房。
孙子坚决不肯收,陈玉兰却说:“这是奶奶欠你的。二十年来,只有你真心帮我。”
其次,陈志强和赵丽娟彻底改变了态度。
赵丽娟每天来给婆婆做饭、打扫卫生,陈志强则主动提出要带母亲去旅游。
但陈玉兰拒绝了:“我哪儿也不去。这些年我习惯了一个人,现在就想清清静静过日子。”
最戏剧性的,是陈家在社区里成了“传奇”。
邻居们纷纷登门拜访,有人请教投资经验,有人想托关系让陈玉兰“指点迷津”。
甚至有媒体想采访她,都被小辉一一挡下。他说:“我奶奶只是个普通人,她的故事不能复制,更不该被消费。”
但真正让陈玉兰感到欣慰的,是家庭关系的修复。
一个周末,全家人围坐在陈玉兰的老房子里吃饭。
餐桌上摆满了她爱吃的菜,儿媳赵丽娟不停地给她夹菜:“妈,您尝尝这个,我特意跟您学的红烧肉。”
陈玉兰看着一桌人,突然说:“志强,丽娟,芳芳,我有件事想跟你们说。”
三人立刻放下筷子,正襟危坐。陈玉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,推到儿子面前:“这里面是两百万,给你们换套大房子。这些年,你们也不容易。”
陈志强愣住了,手抖得接不住信封:“妈,这……这我们不能要!”
“拿着吧。”陈玉兰说,“钱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我老了,要这么多钱干什么?你们过得好,我才能安心。”
儿媳赵丽娟突然捂着脸哭起来:“妈,您不恨我们吗?”
陈玉兰摇摇头:“恨过。但恨一个人太累,不如放下。再说了,你们现在对我好,我也看在眼里。”
这句话让餐桌上沉默了片刻。随后,女儿陈芳扑过去抱住母亲:“妈,您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!”
这场奇迹,不仅改变了陈玉兰的命运,也重塑了整个家庭的价值观。
陈志强辞去了原来的工作,和妻子开了一家小超市。
他说:“以前总觉得要赚大钱才是成功,现在才明白,能陪在家人身边才是福气。”
赵丽娟彻底改掉了尖酸刻薄的毛病,成了社区里出了名的“好儿媳”。
她经常组织老年人活动,还帮陈玉兰成立了“银发投资学习小组”,教其他老人如何防范金融诈骗。
陈芳则把母亲的故事写成了文章,发表在社区杂志上。
她在结尾写道:“母亲用二十年证明了一件事:真正的眼光,不在于你看到了什么机会,而在于你能否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选择,并且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。”
至于陈玉兰,她依然过着简单的生活。
每天清晨,她会去公园散步,和老姐妹们聊聊天。
下午,她坐在阳台上织毛衣,看着楼下孙子教一群孩子玩电脑。她的账户里还剩着几百万股票,但她从不去查市值。
“钱够花就行。”她常说,“人这一辈子,图的不是大富大贵,而是问心无愧。”
2025年春节,全家人聚在一起拍全家福。
照片里,陈玉兰坐在中间,笑容慈祥。孙子小辉站在她身后,悄悄把一只手搭在她肩上。
“咔嚓”一声,这个曾经支离破碎的家庭,终于定格成了最温暖的画面。
而那张改变命运的股票账户,早已被陈玉兰锁进了抽屉。
她说:“这不是传奇,是一个老太太用二十年时间,上的一堂人生课。”
(特此申明:本文含有虚构内容创作成分,人物均为化名,图片源自网络。请勿对号入座,请理性观赏文章!)